最近在重讀李笑來的<<通往財富自由之路>>,一年前我透過朋友的微信分享得到貼文,大約看過一遍,這次重讀,發覺許多當初漏掉的重點,他其中一個章節提到在他當英文老師時,有位創業前輩跟他分享了創業的要點,大約講了2小時,爾後李笑來想不起來當時的細節,他發覺原來當時他只是用一個『聽故事』的角色純粹聽分享,跟自己毫不相關。當然多年後,他也走向創業之路,遇到許多挫折,回憶起這事情時,真是的悔不當初阿。
書中總結出:有些觀念,即便你覺得與你有關,他也不一定會起作用;反過來,如果你覺得與你無關,那麼他一定不會起作用。( P.219)
羅胖講過,一個人最大的無知,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。我完全認同他的這點看法,後來我發覺『與我無關』更比這觀點來得更強烈,這是機會來了,自己不把握的感覺。但這是個一體兩面的觀點,就看自己怎麼用了,某些時候在選擇時,如果能拿出『與我無關』的武器來評斷,反而會做出更好的決定 ,用旁觀者的角度思考,不被個人情緒左右。
參加活動時,最常被問到:參加動機是什麼,如果是個用心的舉辦單位,勢必會好好的應對動機,只要跟參與者的動機鉤上邊,他就會覺得值回票價。就如同想吃肉的人進入素食餐廳,不管桌上佳餚多美味,品嚐到的等級一定會打折扣。那萬一今天是被公司指定參加無聊的外訓呢?可以透過動機修正,讓自己的動機跟活動鉤上邊,轉個念頭思考,公司花錢請我上課,而我也花了時間在這,至少要有點收獲,不白活這一天。
暢銷書或暢銷電影都運用了這樣的觀點,想辦法讓觀眾搭起相關性,觀眾就會投入然後認同。封面是我家的貓,貓給人的感覺就是冷漠無情,但其實並非如此,只要抓對他的喜好,就可以跟狗兒一樣聽話,叫來就來(嗯?還是他是條黑狗)。
留言
張貼留言